潇湘渌水 @ 2008-06-17 16:21 我对于台湾的关心来自于两点。 首先当然是我远嫁台湾的表姐还有她可爱的一子一女,他们还在小时候的年月常常回大陆,我本来就喜欢小孩子,初三那年住在姨妈家有一个月,恰好那时候不到两岁的大文文也在,我时常还会记起那些夜晚大文文像匹照夜狮子马一样跑进我正在做作业的房间,哈哈~那个可爱~ 还有就是我即将远赴福建读书,与台湾一水相隔的福建是我生命中一个神奇的转折点,很难想象未来我的生活会发生多大的改变,对此我或许应该相信一点命运。而 台湾与福建之亲密甚至强过与大陆省份,当然这是除去恶恶的政治因素,就语言生活文化习惯人口籍贯来说。私以为将来大陆和台湾开始全面交流的时候,福建也将 迎来一个新的时代,这肯定是两千年不遇的,因为那是一个开放式的工商业民主社会带领一个相对封闭式的农业专制社会的转型。 据此可以引出我想说的,就是这些天两岸奇迹般的会谈成果,这里面既可以看出今天的大陆中央相对开明的态度,也可以看出彼此民众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文化交流上 的企盼。虽然在长远的历史中这点所谓的成果根本不值一晒,因为我无论如何很难想象这个神奇的大陆和对岸的小岛有什么理由不走到一起。政经文三要素中,我最 鄙视最瞧不起的就是第一个,彼此之间本有如此多的共同经济利益和文化信仰、归宿,却在60年前因为一抹海峡和两坨狗屎党而相互仇视这么多年。庆幸的是这也 为这个民族国家的社会转型提供了一个试验田,让我们看到一个如此深重包袱的民族的社会同样也能自发进化到下一个相对定型的社会形态。说实话,我对未来充满 乐观,在后两个因素全面开放的未来日子里,第一个最不起眼也最关键的“政”必挡不住后两者的摧枯拉朽,或许gmd一直梦寐以求的反攻大陆可以不费一兵一 卒,轻松搞定~呵呵~且当玩笑~:) |
潇湘渌水 @ 2008-06-17 14:55 廉价商品时代是否已经结束,物价上行会不会成为常态?全球CPI回落期由1981年开始、2003年结束,长达二十二年,2004年又再进入CPI上升周期。全球商品价格上行,中国伤害应该会很深! 逻辑前提: 一、是中国出口依存度2007年为37.6%,进口依存度29.5%,即中国经济已深深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之中!开始美国打喷嚏、中国亦伤风期。 二、中国 进口原材料巨大。中国佔全球石油产量4.3%,却消耗全球石油8.8%。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八大石油进口国。中国亦将全球第一大铜消费 国、第三大铜进口国,年进口量佔全球总进口量12%。中国亦是第一大大豆进口国(进口量佔全球总进口量45%)及第一大棉布进口国(佔全球总进口量 39%)。 国内表现: 一、国内成本上升仍然非常明显。例如今年第一季农产品生产价格较去年同期升25.5%,工业品出厂价升6.9%,原材料、燃料价升9.8%,农业生产物料 价格升17.5%。再加上劳动成本上升(内地独生子女政策落实至今,令廉价劳动力供应进入减少期),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升16.7%,研究发现,中国人 工成本每上升10%,可令产品总成本上升3%,令CPI升多1.5%。换言之,中国正进入劳工短缺期,工资上涨推动CPI上升期已在中国开始。 二、上下游产品价格倒挂。例如电力、石化、有色金属。尤其是原油,成品油较原油更便宜的日子可维持多久?煤价上升但电力不准加价,令今年第一季电力股纯利较去年同期少55.9%,第二季部分更进入亏损期,电费不加价又可维持多久? 推论: 一、现在中国CPI升幅仍偏低。同时,由于中国对进出口依存度大,加息作用不大,而人民币升值则能有助压抑内地CPI上升(因为人民币升值使得进口国外的 原材料相对便宜,从而抑制了国内产品成本的急剧彪升)。虽然人民币加快升值可令中国CPI升幅减慢,避免出现恶性通胀(双位数),当时同时令消费类电子产 品出口企业利润今年第一季降低20%至30%。加上出口退税减少,估计已令白色家电企业进入亏损期,汽车出口价格优势亦在慢慢消失。 二、中国经济已由流动性过剩的2007年,进入通货膨胀期的2008年,而且是输入型通胀加劳工成本上升型通胀两者双结合的结果,一不小心便会出现恶性通胀。 |
潇湘渌水 @ 2008-06-15 20:58 昨天从海 南回来后,今天继续进行驾照的桩考训练。考证的人群里面果然是鱼龙混杂,上有领导干部,下有平头百姓--公司职员、学生、做小生意的老板、养猪的伙计等 等,其中又以所谓的领导干部们的风格最有意思。观察各种职业人等的风格是件很好玩的事情,在这里面领导干部作风大概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插队,二是纠偏, 且待详细说来~ 第一点是 插队,学员里面有个长相黝黑的中年男子和另一个长相白净高个中青年,我一见到他们就有一种派头在里面,后来果然听说是某镇的镇长和书记,我就纳闷为什么中 国的领导干部都那么一眼就能瞧出来呢?这两人最喜欢的就是插队,他们常常开着自己的车迟迟而来(当然是无证驾驶),这时学员往往比较多了,他们的风格就是 --绝不会和其他学员搭讪,问问谁是最后一位,然后自觉排到他后面;而是瞧车上的学员快下车了就抢上前去,径自上车,偏偏来自其他职业的学员似乎对此在意 却不争。天天提倡集体,倡导团结的领导干部为啥就偏偏没有集体意识、团体观念呢?为什么制定监督规则的人自己最不讲规则呢?到底是个人素质还是制度文化因 素产生的这些怪胎的呢? 第二点是 喜欢纠偏,还是前面那两位典型性领导身上体现的。一般车子在倒进库的时候,左右轮胎总是与地面的白线略有不平行或隔得比较近、比较远,他的风格就是很喜欢 纠偏,这种“喜欢”简直有点病态,结果往往矫枉过正,出界、压线、把车子完全打歪等。用行话说这叫干预思维太重,在严重遗留计划政经体制的国家、甚至把政 府雇员还叫做干部的国家,对市场的政治、经济干预太平常了(所谓的黑哨、误判红黄牌),干部没有出手自己做生意就是万幸了(所谓的裁判上场踢球),所有的 这一切背后都隐藏是利益的争夺---即政府的与民争利或政府垄断集团剥削国民。话说回来,很显然这些思维、作风在我们这两位可爱的乡镇干部身上体现得淋漓 尽致,感谢他们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大开眼界哦。 |
潇湘渌水 @ 2008-06-14 17:37 500个特权家庭垄断中国? - 2008/04/30 22:19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专家内部论坛自改革开放以来,直到1999年时,每年的”储蓄增加额”都相当高,几乎可以约等于”工资总额”的 80~90%,而在1995年,”居民储蓄增加额”居然还比该年的”工资总额”多出了44亿元。2001年内”新增居民储蓄”足足超出了”工资总额”达 3000亿元。”这就是说,2001年发出去的工资,不仅没有被拿工资的人吃掉用掉—分钱,全部存进银行,又不知从何处增生了3000亿元(约相当于一年 全国教育总经费)也存进了银行。又如2002年工资总额大约是1.2万亿,而居民储蓄却增长了1.5万亿。这种全世界罕见的怪事,只有一种解释:财富被以 非工资方式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因为中国公众实际上除工薪之外极难有其他收入,只有贪官污吏才有非法收入、灰色收入。所以,全国的贪官污吏在加速贪钱,使 全国银行的个人存款总额年年大大超过了全国工资总额! 131万中×县团级以上干部及其家属占有全民财富的70%,1996~2003年外逃资金流入境外中×干部及其家属帐户2万2千亿人民币。至 2002年6月底,全国个人储蓄存款达7万5千2百亿元,其中县、团、处级或以上干部(包括离退休)及其家属申报的个人储蓄高于4万亿元。 中国股市证券市场中的6万亿元,干部及其家属占了4万5 千亿元,占75%;而5万名持有2千万元以上的股票证券人士中,干部及其家属占了4万2千多名,占86%。十多年来中国数千万股民投入股市的资金 25000亿,而相应的上市公司净资产不到5000亿,目前股票的流通市值只10000亿。如果算上投资者损失掉的机会成本,股民的损失应在20000亿 以上(平均每年近200亿)。中国7000万股民投入股市的3万亿现金,还剩1万亿,其余2万亿巨资已被官商联盟所侵夺和消耗。 2006 年4月初,国务院研究室、中纪委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完成了《全国地方党政部门、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薪酬和家庭财产调查报告》。该报告披露:党政干部已经形成社会特权有产阶层,其中地厅级以上干部已是官僚特权阶层。官僚特权阶层年收入是当地城市人均收入的8~25倍,是当地农民年均收入的25~85倍。 据该报告披露:全国有7省市地厅级及以上干部个人及配偶拥有财产超7百万,概况如下:广东省,平均8百万至2200万;上海市,平均8百万至 2500万;福建省,平均7百万至1600万;浙江省,平均7百万至2千万;江苏省,平均7百万至1800万;山东省,平均 7百万至1500万;辽宁省,平均7百万至1千4百万。 7省市地厅级及以上干部及配偶拥有住宅数及平均面积如下:广东省,平均3.5 幢,面积6百平米至9百平米;上海市,平均2.5幢,面积450平米至850平米;福建省,平均2.5幢,面积5百平米至6百平米;浙江省,平均3幢,面 积5百平米至650平米;江苏省,平均3.5幢,面积6百平米至8百平米;山东省,平均2.5幢,面积5百平米至7百平米;辽宁省,平均3幢,面积6百平 米至850平米。以上7省市地厅级及以上干部的子女87%~95%,在金融、地产、经贸领域工作。可见,”坚持×项原则”的结果是垄断一切权力的党官先富 起来了。什么”利为民所谋”,什么”和谐社会”,什么”中国特色”,什么”共同富裕”,通通见鬼去吧!只有”保先”是真的:保持GCD先富起来的特权地 位,这才是最重要的! 2007年深圳市城市人均年收入是32650元,地厅级高干财产在700万至1000万,省级高干财产在850万至 1200万。这样,深圳市的地厅级干部的平均财产相当于一个普通市民250年的工资,省级干部相当于一个平均收入的市民 300年的工资,这地厅级干部全都成了地”扒皮”了,这省级干部呢,那就更不用说,全都成了省”霸天”了。 在2004 年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美林集团发表了最新的年度全球财富报告,2003年中国百万美元的富豪达到 24万人,所掌握的财富总额达到9690亿美元,相当于 2003年13亿中国人创造的社会财富总和。中国现已有资产百万美元以上的富豪24万多人,总资产达8万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全国不到万分之二人口拥有的 资产相当于全国国有企业或全体城乡居民存款总额的约80%。 2005年11月份仅一个月,各级官员的家属抢购黄金金条、金币及99%含量的黄金饰物的重量达50 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上海、重庆五省二市的厅(局)级或以上干部及其家属,2005年就已经有98%的人已拥有或超拥有1000万元的财产。 据《远东经济评论》2007年第4期报道: 至2006年3月底,内地私人拥有财产(不包括在境外、外国的财产)超过5000万以上的有27310人,超过1 亿元以上的有3220人。超过1亿元以上者,有2932人即超过90%是高干子女,他们拥有资产20450余亿元;也就是说:GCD3000名高干子弟拥 有的资产达两万亿元人民币,平均每人6.7亿元。其中:广东省,1566人;浙江省,462人;上海市,225人;北京市, 195人;江苏省,172人;山东省,141人;福建省,92人;辽宁省,79人。5个最重要的工业领域——金融、外贸、地产、大型工程、安全业,85% ~90%的核心职位掌握在高干子女的手中。截至2005年底,仅海外高干子女亲属经营的中国进出口贸易每年就达1千多亿美元,拥有财产6千亿美元以上,海 外定居的高干亲属超过100万,其中高干配偶子女20多万人。亿万富豪主要靠以下途径致富:①以引进外资(包括驻外中资到内地投资)从中获取回佣。②进 口、引进成套设备,一般比国际市场高出60%-300%。例如,从意大利引进制造皮鞋的自动流水线,国际市场价200万美元;广东、江苏引进同一型号,报 价分别为600万~720万美元。一套年产50万吨化肥成套设备,国际市场价2.2亿美元,山东、辽宁以4亿美元引进。③操控国内资源、商品,出口获利。 ④国土开发、地产倒卖,靠银行借贷,无本获暴利。⑤走私、逃税,每年走私轿车3万至4万辆。⑥金融机构无抵押信贷,资金外流到个人口袋,这也是金融机构坏 帐的主要因素之一。⑦独家或霸占大型工程承包。高速公路85%由私企承包,承包商是当地高干亲属。一公里程的高速公路,能获利700万-1100万。⑧抽 逃资金到个人帐户,一般通过金融机构、中资进行。⑨操控证券市场,制造假信息勾结金融、传媒造市,从中获利。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私有制,国家只能通过政策措施来调节经济,但没有自己的财产,国库全靠纳税人出钱来充实。政府花钱要有严格的程序,要受全国监 督,贪起污来谈何容易。可是中国就不同了,它的基础是公有制,全国的经济命脉都在政府手里。政府是由官员组成的,名义上是公有制,实际上是官有。有权的官 甚至不必犯傻去贪污,他只要批个条子,给主管官员招呼一下,他的子女就可以捞到一块大地皮,或到国企里去当个头头,这都是真正白手起家的捷径,试问哪个资 本主义的官员有这种方便条件?所以在中国特色的官场,聪明人既可以本人当清官,留令名,又可以让子女据要津,成钜富。真正是名利双收,两不耽误。至于那些 被双规的,坐监狱的,见阎王的,其实只是少数财迷心窍者做的蠢事。在当今中国,数以万亿计的国有资产,960 万平方公里国土,都是官有制下的囊中物,想拿的话,探囊取物即可。”打下来的天下,自然由我们来坐天下,这天下的财产不传给子孙又传给谁?”所以当今中国 亿万富豪中90%以上是高干子女,也就不足为奇了! 2006年世界银行报告称,中国0.4% 的人口掌握了70%的财富,美国是5% 的人口掌握60%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中国”新贵家庭”(即拥有百万美元金融资产的)数量仅占中国家庭总量的千分之一,但是却掌控全国41.4%左右的财富。全世界已有960万户家庭金 融资产超过百万美元,约占全球家庭总数的0.7%,它们控制的金融资产为33.2万亿美元,约占全球家庭金融资产总额的33.9%。比较上面这两个数据, 全世界千分之七的富人,在全世界家庭金融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尚低于千分之一中国富人”掌控全国财产”的比例。据此推算,中国的贫富差距,和全世界的贫 富差距比较,大概在十倍左右。 一位在中国居住了20多年的美国官员,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那么大约500 个特权家庭的问题。这500个家庭,加上他们的儿孙、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构成了约5000人的核心体系。他们之间还存在着普遍的通婚联姻的关系。他们垄 断权力、形成利益集团,竭力维护现状,并制造了”一旦民主,就会天下大乱”的谎言;十几亿中国人民,都成了这个小集团的人质。 ------------------对于文章的观点,我大体赞同,而且那是一位在中国的美国外交官,他的这个观点在初次发出来时,我在网上就读到了,但是这文章相对那个观点,充实了很多数据,且都出自比较可行的信息来源。 |
潇湘渌水 @ 2008-06-08 13:27 但是加息和提准备金率对不同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这是我猜测央行在加息的问题上为什么如此步履维艰的原因。 提准备金,收紧贷款,最后拿不到贷款的是那些中小企业,这对那些央企没有什么影响,他们照拿贷款,照付很低的利息。 加息就不一样了,加息直接就会变成那些央企的财务成本上,直接伤害央企的利益。我能想象央行在加息的问题上会面临国资委,发改委和财政部多大的压力。但通涨又让央行不能什么都不做,所以干脆就提准备金率吧。 我其实很同情央行,这次要是通涨真的变得旷日持久,央行的黑锅是背定了。 ------------------------------这不就成了央企垄断集团与民争利,蚀民之利了吗?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现代经济翻版也~~民营中小企~~为什么三十年来受伤的总是我?因为,政权没你们的份~ 各种迹象表明,越南目前的关键词是:高通货膨胀,(汇率)贬值,(股市和楼市)崩盘,可能正在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是:(大规模)资本外逃。 -------------------------------难道越南在经历各个新兴发展国家的必由之路?按以往的道路,新兴经济国家要在经济起飞三 十年左右才会经历如此景象的,正如俺国在未来二、三年有可能步入的道路,也正如十年前东南亚、韩国、拉美们的挫折,越南小国才二十年的路,而且其开放程度 不够,不如当年东南亚、拉美的集团化程度,应该可以安然度过~ |
潇湘渌水 @ 2008-06-05 13:18 前些天某天晚饭后边看电视边睡着了,一会眯着一会醒的状态不知道持续了久,断断续续看了一部介绍世界某著名古典歌剧指挥家的记录片,片子很长很长,该指挥家很棒很棒,但看完内容全忘了,唯一记住的是该指挥家说他当初学习指挥的经历。 他十几岁便进入一个世界知名的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师从N多著名教授,老师对他的评价是“这小孩将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家”,但慢慢的,有老师发现这小孩不单是钢琴家的料,其普通的外表下还掩藏着指挥家的天赋,于是老师要他改学指挥。 学指挥第一步是要学看谱,因为如果单单作为一个钢琴演奏家,你只要弹好自己的乐章就行了,然而,你是整个乐队的指挥的话,就要自己先学会每个声部的谱曲。 该指挥家说:“先学的看谱是最难的,你想,翻看一页,随便一段,进入眼前的就是30多行乐谱,分别代表30多个不同的声部,然后每种声部都由不同乐器演奏,我从弹钢琴转向指挥第一难题就是看谱,本来我只需要看一行,现在是同时30多行一起看。” “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分开一行一行自己先用钢琴弹会,体会每个分步具体的情感表达感觉,然后再套入相应的乐器,想象其演奏时候的效果,最后再在脑子里面把着30多个声部各就各位,想象整个管弦乐队演奏时候的整体效果。” “同时看30多行乐谱,然后在脑海里面置换成不同乐器的效果合成、彩排,想象最终作品时候的效果”。 “同时看30多行乐谱” “同时看30多行乐谱” “同时看30多行乐谱” 这想法近日在我脑海里不断闪现,挥之不去。 我不是交响乐的爱好者,但因为父亲最钟爱的就是古典交响乐,以前家里一天到晚响起的音乐声中,很多时候就是古典交响乐,所以至今我对大部分世界知名作品都耳熟能详,但具体每部作品叫什么名字等等具体信息,我是一概不知,惭愧 ![]() 不喜欢交响乐的一个最主要因素是我觉得听那些东西太吵,不象歌曲,好像从头到尾大部分时间都不是在演奏“主旋律”,左一搭,右一嘎,不知所谓。 那时候俺喜欢流行歌曲,原因很简单,我觉得我能跟着唱,唱着有一句一句有旋律的东西,让人充满成就感。 现在想来,或许年幼的我真是“思想简单”,俺的小脑瓜只跟得上唯一的旋律。 成长的过程并没有让我的思想长大,读书、出来社会工作的历程中,身边各种力量都在一步一步灌输俺很多单旋律。 看到这里是不是又想声讨万恶的中国教育制度? 怪错了,错怪了。 我认为无论是当今政府或是中国的教育制度,都只不过是人们喷怨气时候的替罪羔羊。 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中国的传统思维里并没有这种“交响乐”式的练习,无论从音乐,到思维方式,都希望把所有人往一个模子里加工。 比如成语“滥竽充数”,南郭先生之所以能混入演奏队伍多年不被发现,是因为大家演奏的都是一模一样的声音,也就是演奏的人再多,但只有“一行乐谱”,所以你能乱混,但假如换了是“30行”的交响乐,每人一行,各演奏各的,你就混不下去了。 纵观5000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大统一的结果是一样的声音、一样的旋律、一样的思维方式,生活中各个层面都渗透着“归一”的势力,哪怕你走入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面对一个不识字的、没被教育制度毒害过的村妇,她头脑里面也绝无“30行乐谱”的空间。 然而,现代社会之复杂、分工之明细,需要的却是“交响乐”式的思维方式才能对事情有比较清晰的判断。 故事说完,回到本文开头。 我们炒股当然希望能挣到钱,目前中国股市只有股价上升才能挣钱,操作手法低买高卖,问题是,目前的股市是低是高?你选的板块会升会跌?你选择的目标股票此时应抛还是应买呢? 判断这些问题时候,我们大部分人头脑里面只有各种各样的“主旋律”,比如“3000点是底”、“长期持有价值投资”、“3G带来机遇”、“3G只会给有关公司带来财政负担而不会有大收入”、“房地产板块已经跌了很久应该反弹了”...... 回到本文开头,《用股市数据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个题目,留言中大部分同学的答案都存在同样的问题,每位同学都能告诉你他/她心目中的主旋律,论证的理由一大堆,但结论一致:“只有一行乐谱”,忘了市场是“交响乐”,几十个声部的同时作用下,到底此时此刻是哪个声部在作主呢? 如果让我回答,我在准备论证的第一步,是把“30多行乐谱”都先拿出来,例如国家领导人那行、金融管理部门那行、证监会那行、保险资金那行、基金那行、国企那行、游资那行、行业板块现状那行、企业那行、散户心态那行...... 在练习每一行乐谱的时候,千万别用“我”自身的立场去代替对方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要设身处地的思考。 当把这30多行乐谱都集合后,对它们合成的效果会什么样就心中有数了。 即使判断错了没关系,因为刚刚发现错的时候,如果你头脑里面一早就有“30多行乐谱”,就能快速识别到底是哪里出的问题。 PS:-----此文写得太好了,虽然只是针对股市而提出的思维方式,但其实我看适用所有行业。我一直以来也在思考这种方式,几年前自己还是单一思维的 “受害者”,但是当时我就隐约意识到成人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其原因大概只来自一句:“大家都不容易嘛!”----这句来自一部电影里的话却让我无比震撼, 紧紧记住。 后来读大学啦、能上网啦、能看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啦,我那饱受毒害的单一思维又转到另一同样单一的角落----彻底的右右!结果又走了一段弯路,真是惭 愧,极左极右我都经历过,还好自己能不断学习,等到读到的东西更多起来的时候,比如不同的解读历史的方式,比如制度经济学中加入的各种各样与经济相互作用 的因素,无论体制、传统、思维习惯、文化、社会、宗教。那段期间脑袋进入了一个极其混乱的时代,同时又接受了历史的渐变发展理论,终于揉出了现在的思维方 式,以经济为基础,从历史、社会、文化传统、体制多个角度看待事物。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立场、角度、位置自己并不熟悉,书业有专攻嘛,这就只有借助朋友 的术业了~~ |
潇湘渌水 @ 2008-05-30 14:57 什么时候才能学会“不一棍子打翻一船人”?这是我们国民进化的过程中一个要努力学习的课题。 写完这句话,感觉像个标题党或是写八股一样,先把中心思想给立起。 早期的时候也意识过这点,后来读林达的时候读到对“种族歧视”的讨论,第一次认识到对任何一个群体的偏见本质上都是一种“种族歧视”,因此我开始了我从 “集体观念”的蜕变。日后接触到了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学理,并且彻底而深刻的接受,呵呵,确实不易啊。因为这是一个我们太容易犯的错误,我们生活中一个 家国观念如此繁盛的党国,从小又被灌输着爱国爱家爱党爱军的观念,几乎没有被“教育”过爱自己,可是结果这个国家绝大多数人都是爱己如命,ft~~一个 这几天,连续从薛兆丰和刘姐姐那读到精彩的语言,希望我们从此成熟起来,摆脱“一群人”的宿命。 http://xuezhaofeng.com/blog/?p=528#more-528 http://drunkpiano-liuyu.blogspot.com/2008/05/blog-post_28.html 比如刘姐姐写的:法治精神和“阶级斗争精神”的区别在于,只有个体的行为、而不是他所属的某种“集体身份”(“地主富农”、“当官的”、“房地产商”、 “经济学家”、“民运”、“轮子”……),可以成为评定其“罪行”的依据。只有真正的法治精神,才能拯救这个几千年来在“暴政”和“暴民”之间循环梦魇的 民族,只有法治。 ------我还想加一句,这个法治精神的根源当然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 |
潇湘渌水 @ 2008-05-30 13:34 http://kaieconblog.spaces.live.com/Blog/cns!B4C829CC97B9EDD8!6619.entry 郭凯最近这篇文字精彩极了,正好我这周也在想这个问题,首先我否定了民主是经济(增长)的充要条件,然后我祭起产权和完备的市场体系为其条件,我的思考就在这里打住了,而这篇文字的叙述要细致得多,赞一个! 我想,因为一定时期的对经济的着迷,确实使我更迷信经济增加会给国民带来更多的幸福感,虽然从王元化的角度看----这种资本主义只是更深化人的异化和物 质化-----但且不从哲学的角度看,只从政治范围中的民主和经济范围中的产权体系和市场体系看。很显然,我已经从原来对民主概念的迷信进化到另一个阶段 ---对制度主义的迷信,这个制度不是“日常的规则、法律”,而是完备的产权制度和市场体系,以及保护产权和市场的政治、法律、文化辅助。 |
潇湘渌水 @ 2008-05-28 19:45 第一,“清园”是王先生的号,第二,台湾的林毓生先生少时曾是殷海光的学生,后来负笈美国,做了哈耶克的弟子。 王元化致林毓生 前后不过十年,这里的文化衰败和人的素质下降就这样迅速,我不禁想到赫尔岑那样的问题:“这是谁之过?” 毓生 先生: 早就想写封信给你,但未得便。最近春节临近,照料张可的护工又走了,使我为之手足无措。你那篇文章的事,前在电话中已详,不赘。 这里乏善可陈,令人郁闷。现和你谈点文化方面的事,去岁十二月中旬,几位热心朋友倡议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一次“清园书屋笔札展”,我同意了。展品是我用 毛笔书写的拙著中的各片段,每幅二百字上下。目前媒体上所报道的文化活动不是为了炒作,就是带有广告性质。充斥在报纸、杂志、戏剧、电视、舞台上的,大都 是一些低级庸俗的文字和图像。我已经老了,没有力气再做什么事,我想通过这次展览,也许多少可以显示出一种和只顾向钱看的消费主义和娱乐文化有所不同的文 化氛围,但是我失败了。展览会办了约半个月,参观的人不算少,然而多半是来看热闹的,能够体察我那点用意和苦心的,恐怕为数寥寥。我放了留言簿在展览会 上,希望来参观的人都能留下几句话。留言簿倒是写了不少,说好话的也很多,但也有不少人只是写下“某某某及其女友某某某到此一游”,或画上一颗心,某某某 及其女友共同签名。自然也有人写出一些真实的感受,这只是少数。翻了几次留言簿,真是啼笑皆非,使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哀袭上心头。 如果你翻阅一下我送你的那本《清园书简》(有一封我给你的信),你就可以发现大约是十年前,我被出版社邀请到新华书店签名售书。我意外地发现,那些读者都是在人生、文化上有着追求的, 他们的求知欲很强,品味也比较高,决不像展览会留言簿上所反映的那么无知、低级、庸俗。仅仅前后不过十年,这里的文化衰败和人的素质下降就这样迅速,我不 禁想到赫尔岑那样的问题:“这是谁之过?”作为一个知识者,我们自然是有责任的。但这不能仅仅责怪知识者,这是我以前跟你说过的那种决定文化导向的力量所 造成的。每一想及此事,真是令人悲从中来。我已入耄耋之年,一无所求,但是想到我们的后代,想到我们悠久的文化传统,倘听其毁于一旦,实在是于心难堪此 劫。你是我的知交挚友,这些话也只有和你一吐为快了。 王元化口授 二○○五年三月二日 林毓生复王元化 虽然无人能够预知未来,我个人的感觉是,韦伯的悲观,看来是要不幸而言中了! 元化先生道鉴: 前几个月收到您三月二日来函的时候,当读到上海美术馆举办的“清园书屋笔札展”留言簿上有人写道:“某某某及其女友某某某到此一 游”,或画上一颗心,“某某某及其女友共同签名”,不觉哑然失笑。这些年青人不自觉的低级趣味所呈现的文化庸俗化现象,在港台的年青人身上随处可见(当 然,也有例外),在那边,大家好像已经见怪不怪了。 目前塑造年轻人“无意识”与“无品味”的最大力量,是媒体的与政治的炒作。各国制度尽管不同,许多年轻人趋向享乐,趋向低俗的情况,大同小异。我本来 以为欧洲历史比较悠久,文化底蕴比较深厚,对于人性物质化及动物化的浸蚀,应该比较能有较大的抗拒力。但,事实不然。欧洲文明世俗化,物质化与动物化的程 度,有些地方比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非西方文明,一旦遇到了史华慈先生遗笔中所指谓的当代西方“排它性物质主义的宗教(the exclusive religion of materialism)”,虽然各地反应有些不同,但都显得招架无力,其精神传承都被这股强劲的力量排挤了。(伊斯兰教的势力范围,看来反西方的力量似 乎很大。事实上,他们反西方的劲头与物质生活的贫困和封闭,很有关系。那些受到资本主义经济较多影响的地区,如黎巴嫩,就不怎么反西方,其人民的生活反而 变得相当物欲化了。——恐怖分子的情况暂且存而不论) 全球化的经济,一方面给世界各地的许多人带来了生活的改善和便利;但,另一方面,各地互通有无的经济,使得整个世界变成了市场,一切以赚钱为目的,精神、境界、格调、品味当然都顾不到、谈不到了。 人在资本主义笼罩之下,只有异化之一途。早期马克思,受到了黑格尔的影响而形成的这项对于资本主义病态的理解,确是看到了真相。不过,他后来提出的解 决办法,却是建立在历史具有进步性的假设以及科学主义的迷信和乌托邦的想像之上,则显得太过天真!就十九世纪以来的历史来看,进步与退步是同时向相反方向 进行的。自然科学、工程、医药等与时俱进的同时,人文与社会生活明显地是在退步!马克思思想无法解决问题;针对资本主义产生人的异化问题而言,世界上其他 思想家也都尚未能够提出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来,人类正处于“无解”的状态!(适当、有效的思想还需要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配合,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 过,思想终究是不可化约的诸多相关因素之一) 我的看法,并非我的发明,基本上是从韦伯的思想推演出来的。韦伯之所以比马克思深刻,主要是由于他对人类的未来感到悲观。所以,他不可能陷入一厢情愿 式的天真。悲观使他无法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可也不会制造学说,带来灾难。从韦伯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所主导的社会,其最大的特征是,它赖以发展的“工具理性”* 有自我推展至极致的内在动力。这种内在动力排斥一切阻挡、抑制其推展的思想、文化、道德、社会素质,使它们无法产生效用。换言之,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之中,大家为了赚钱,会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以达目的;至于这个目的是否是理性的,是否应该有所节制,由于资本主义本身自我喂养的特性,是无所顾及的。 因此,“工具理性”愈发达,“价值理性”愈萎缩。结果是,用韦伯常喜征引德国诗人Friedrich Schiller的名句来说,“世界不再令人着迷”(“the 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一切均可用“工具理性”来处理,人间的活动自然均将物质化、动物化了。 韦伯所形成之资本主义的异化观,其所以比黑格尔、马克思的异化观更为深刻,恰恰是因为他认为它本身没有自我超脱的能力。异化了以后只能继续异化下去。这样的异化最终切断与“超越”的联系,而人的精神和呈现道德与美的品质的境界与格调,必需与“超越”相联系才能有源头活水。而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异化观,由于深信“正、反、合”的逻辑,则蕴涵了自我超脱,甚至自我超升的能力。 虽然无人能够预知未来,我个人的感觉是,韦伯的悲观,看来是要不幸而言中了! 这封信起草了几次,都不能成篇,主要是因为想到人类的未来,心情甚为沮丧,而自己除了肯定韦伯,也并没有什么新意可陈。当然,韦伯处于十九世纪末、二 十纪初正当西方文明灿烂的正午刚过,但却已开始露出败像的关口,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看到过什么是真正美好的东西,另一方面,却也已看到了西方文明自 我消解这些美好东西的内在骚动,且其势头看来已无可抑止。虽然韦伯是悲观的,但他并没有把话讲死。这显露出他心灵中“软心肠”的一面。对于那些美好的东 西,就这样完了,他毕竟感到心有未甘。所以,他说:“没有人知道未来究竟谁将在这个“资本主义所造成的”铁笼里生活;没有人知道在这个惊人的发展的终点, 是否会有全新的先知出现;也没有人知道,将来会不会有老观念与旧理想的伟大的再生。”不过,韦伯接着说:“倘若上述两者都不会出现的话,那么将来是否将是 一个亢奋式妄自尊大情绪掩饰下,机械的僵化世界?关于这个铁笼之内文化发展的最后阶段,也许的确可以这么说:‘专家们没有灵魂,纵欲者没有心肝,这个废物却在自己的想像中以为它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文明水平。’” 写到这里,想起先生信中说:“……大约是十年前,我被出版社拉去到新华书店签名售书。我出乎意外地发现,那些读者都是在人生、文化上有着追求的,他们 的求知欲很强,品味也比较高,决不像展览会留言簿上所反映的那么无知、低级、庸俗。仅仅前后不过十年,这里的文化衰败和人的素质下降就这样迅速……想到我 们悠久的文化传统,倘听其毁于一旦,实在是于心难堪此劫。” 先生信中所说的,除了受到前述被西方文明所支配的普世现象的影响以外,当然还有国内的特殊原因。两者加在一起,情况比西方还要严重。您对未来大概也是 感到悲观的。您的文学兴趣与品味是在莎士比亚与十九世纪的西欧与俄国文学,正与韦伯的很接近。您的悲观也是与韦伯的精神相通的。所以,虽然悲观,仍有“实 在是于心难堪此劫”的浩叹! 在这“排它性物质主义的宗教”日益猖獗,将逐渐席卷世界的时候,个人所能为力的,实在相当有限。我看只能把份内的事情尽量做好,友朋之间相互慰藉而已。 此 祗请 道安 毓生敬上 二○○五年六月三十日 |
潇湘渌水 @ 2008-05-21 16:50 工作了才知道,有空调的办公室,不如闹哄哄的教室. 工作了才知道,大学里爱情是游戏,现在爱情是交易. 工作了才知道,有时候一顿饭吃上千块也是一种需要. 工作了才知道,学生都是装大款,真正的有钱人都装穷. 工作了才知道,穿什么不取决于品位,取决于场合. 工作了才知道,学校三点一线,现在却是画直线. 工作了才知道,原来买房子也是个远大的理想. 工作了才知道,成为社会精英的几率,和中彩票是一样的. 工作了才知道,原来消灭剥削只是一种传说. 工作了才知道,自立的代价是失去更多的自由. 工作了才知道,所有证书都是敲门砖,敲开门就没人看了. 到了瑞士才知道,开个银行帐户没有百十万会被人耻笑; 到了丹麦才知道,写个童话其实可以不打草稿; 到了维也纳才知道,乞丐都能弹个小调; 到了希腊才知道,迷人的地方其实都是破庙; 到了巴拿马才知道,一条河也代表了主权的重要; 到了智利才知道,火车在境内拐个弯也很难办到; 到了撒哈拉才知道,节约用水的重要; 走遍非洲才知道,吃人有时候也是一种需要; 到了韩国才知道,亚洲足球差点让上帝疯掉; 到了日本才知道,死不认帐的人有时候很讲礼貌; 到了中国才知道,孩子只生一个才最好; 毕业之后才知道,同学原来真的很难忘掉! 到了群后才知道,原来大家都没有发言的爱好 !好不容易有一个,还是广告.... |
潇湘渌水 @ 2008-05-11 10:25 周末消息: 1、上海银行业个人房贷出现连续第二个月的负增长。种种迹象表明,上海的房地产市场成交陷入低迷,房价崩溃一触即发。 2、假设我们的粮食储备丰富,如某官员所说的,粮食储备2.5亿吨(相当于半年的产量),那为什么要从东北紧急向南方调粮1000万吨?难道不能用南方的 储备粮应急?如果不是这次紧急调粮,九零仓库的事情能爆发出来吗?如果九零仓库亏空暴露,其它地区的会不会陆续暴露?如果粮食突然紧张起来,一如2006 年的猪肉(顺便说一下,猪肉年减产1200万吨的大事,没有任何机构预测过,也没有动用什么储备平抑过,猪肉价格就悄悄涨了一倍,才引起人们的重视),会 发生什么事情呢? 不管怎么说吧,我们能确信的只有一点:中国经不起天灾、粮食不能减产。如果中国粮食减产到2003年的低点4.3亿吨,情况将大大不同。去年,我们 的肉蛋奶供应只减少了2000万吨,结果看看价格涨到什么地步了!如果粮食减产6000万吨,肉蛋奶供应再减产2000万吨,价格会涨到哪里呢? |
潇湘渌水 @ 2008-04-12 18:56 1. The big apple 五颜六色的人群,大超市旁边挨着小百货店,胖胖的鸽子赖在马路中间不走,满街的美甲店,路边摊上卖10块钱一个的假皮包,星巴克里不再问你是drink in or drink out,啊,this is my town. 走在那个英格兰小镇里,确切地说走在Sidgwick Avenue从办公室回家的路上,每天听着自己的脚步声,总是对自己说:我不想念纽约,我不想念纽约,我不想念。 “UK or US, it’s all foreign countries. So who cares.” 然后,坐在JFK到曼哈顿的出租车里,看见哈德逊河边的skyline,茂盛的高楼大厦上沾满了密密麻麻的灯光,头顶上的月亮特别特别细,象一片被啃光的西瓜。一边昏昏欲睡,一边想:“This is my town.” The madness. The freaks. The indifference. The dirtiness. The noisiness. The fuckers and the fucked. This is my town. 2. 亚细亚的孤儿 那天看巴黎火炬传递的网络报道,一个小女孩,举着中国国旗,旁边一片雪山狮子旗,小女孩站在那里,先是笑着,然后痛哭起来。 据说那天不少法国人对举着中国国旗的人喊:Go back to China! 觉得伤心。觉得看到13亿个孤儿的表情。 觉得这个政府太辜负自己的民众。 They just want to love, but they’re loving the unlovable. 无法体会他们那种“西方国家亡我之心不死”的愤怒,也无法体会另一些人看到“流氓国家成为过街老鼠”的幸灾乐祸,只是伤心。They just want to love, but they happen to be born in a country that is unlovable. 想不明白我们什么时候成为了孤儿。从1978年想起?从1949年想起?从1911年想起?从1898年想起?从1840年想起?从明朝想起?从宋朝想起?从春秋战国想起?从屈原站在泊罗江边跳下去的那一刹那想起? 看三番火炬接力过程中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早上四五点就跑去“占领阵地”;看一个中国人自己租了一个飞机,绑了一个飘带,上面写着“TB will always be a part of China”;看到论坛上北美各个城市的中国人都在热烈讨论如何组织抗议示威;看到阿根廷华人武术师要组织自己的几百个徒弟去保卫火炬……然后看到Pelosi谴责,Clinton号召,Obama号召,Brown退出,美国议会谴责,欧洲议会谴责。 生在这个国家是多么令人心酸的一件事。 想屈原投江那一刹那的心情。 看视频里一群中国人从一个臧独手里抢雪山狮子旗,觉得镜头在放慢,在模糊,觉得罗大佑在镜头背后,很远的地方唱:黄色的面孔有红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 想走到镜头里,抓住那些兄弟姐妹的手,对他们说:stop,stop,let’s not fight history. 想在一个无人的夜晚,走到天安门,凝视那个巨大画像。 想对他说:我知道你们恐惧甚于愤怒,无知甚于邪恶。让我们别再害怕,因为没有那么可怕。我们已经错了三千年,让我们明天醒在一个无辜的清晨。 3. Richard Dawkins “If there is no God, how can we keep a sense of hope living in this world?” “The Universe doesn’t owe you a sense of hope.” |
THE ONLY PURPOSE OF ECONOMICS IS TO UNDERSTAND AND ALLEVIATE HUMAN POVERTY.